来源:科技日报;记者 刘艳
IBM日本公司正和4家合作伙伴开发看起来像行李箱的小型导航机器人;荷兰初创公司Envision与谷歌眼镜合作开发的AI眼镜已开始接受预订,预计今年8月就可向客户发货。
2019年10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显示,全球至少有22亿人正面临视力受损或完全失明。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加入到帮助视障人士安全、独立出行的行列中,希望能让每位艰难独行的盲人以和你我不同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
在用其他感官辅助视觉缺憾的技术思路中,语音+图像识别技术正激发着越来越多的创新。而硬件技术和边缘计算的跟进,则大大提升了视觉AI技术的实用价值,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各类科技公司,前赴后继的改良让使用者在即时感知及反馈上越来越趋近于理想设计。
通过扫描视障人士的位置和地图数据,IBM的“行李箱”找到最佳路线后,可以利用语音和触觉技术将视障人士引导至目的地。视障人士行走过程中,“行李箱”通过视频和其他传感器获得的周围人的行为、障碍物等信息,给出行动指令。还有个互动对话功能很温暖,如果有朋友恰巧在附近,视障人士可以say hello。
但是,行李箱的商业化至少还要3年,有不少挑战尚待突破。
Envision的AI眼镜,则让视觉障碍人士以“听”的方式“看”到周围的环境,引导他们识别路面障碍物、交通标识等。佩戴者不仅可以独立完成日常出行,还可以“阅读”食谱,到超市或杂货店找到对应食材、调料后回家烹饪。当然,也可以通过“面部识别”功能叫出朋友的名字。
Envision的AI眼镜中运用的OCR(光学字符识别)概念,自1929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以来,一直是模式识别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OCR技术有了广阔的场景,如今,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用OCR技术解决相关问题。但这样一款眼镜价格不菲,至少需要1699美元。
这让我们看到,虽然在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下,高成本黑科技产品仍非一般视障人士可负担得起。不管智能产品多炫目,普惠更多的人才更有价值。
当AI成为智障人士的“眼睛”,层出不穷的“助视”产品是否能真正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或许视障人士本人才是最好的创新者,他们知道自己愿意做什么样的尝试和改变。IBM日本的研究员浅川智恵子,也是位视障人士,她的一次商务旅行让IBM的人工智能“行李箱”项目提上日程。
萨基博·萨科是微软必应(Bing)的一位软件工程师,7岁不幸失明,他参与开发的视觉辅助工具Seeing AI,通过手机摄像头或一副配备摄像头的智能眼镜,结合图像识别、语音说明,就可帮助视力障碍群体辨别周围的环境、颜色、纸币或包括文件在内的物体。
这样的案例不仅出现在国外,随着我国创业环境的改善和社会扶持力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活跃于创新一线,他们对科技产品的理解比很多开发者还要深入。如盲人企业家、朝阳区残联盲人协会主席曹军所言:“盲人才能真正理解盲人的痛点。”